4月25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与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校企协同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会议邀请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出席,北航软件学院、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及麒麟软件教育发展中心代表共同参会。

北航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庄岩在致辞中对企业及高校参会专家表示感谢,多年来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平台建设,为软件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教育强国建设新部署和软件产业发展新形势,各方协力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软件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和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工作实效。他建议在未来工作中,联合麒麟软件等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技术赋能+视野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整合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积极探索适配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成长的新模式新路径,凝聚共识、破解难题,共同回应新时代软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教育发展中心总经理张娜作《网信人才生涯教育课程建设》主题报告。报告从网信事业红色发展历程切入,通过国产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攻关与生态建设实践案例,深入分析网信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特征,报告创新性提出“简历即个人品牌塑造、创新需底层能量驱动、成长依长期主义深耕”的职涯发展三维模型。

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对学生培养与就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北航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袁文婧结合学校教育实践,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下的育人重点。她表示,在教育部“双千”计划实施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具有特殊意义。基于北航本研一体化职业发展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她提出当前人才培养需要破解两个关键问题:高校教师行业认知深度有待提升,学生对企业实际需求把握存在局限。对此,建议通过引入企业导师、建立岗位胜任力标准、运用企业真实案例教学等方式,助力学生提升职场适应能力,规划长远发展路径。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教育发展中心人才解决方案部总监何澍结合教育部“双千”计划,重点阐述了交叉学科建设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她介绍,当前已有高校开展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实践,但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扩大受益面、提升实效性,仍是需要重点探索的方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宋莹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心态特点。她观察到,部分学生在面临就业或深造选择时表现出较为被动的态度,这反映出职业规划意识和紧迫感的缺失。为此,学院计划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推动家校协同,引导家长参与学生职业规划;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实习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职业适应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项目主管安香萦在研讨会上谈到,当前职业规划课程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学生受社会加速发展影响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对实践技能提升需求迫切。她指出,现有课程在职业技能指导和实践经验传授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建议完善企业导师制度,建立长效跟踪机制,确保学生能将课程收获转化为职业发展动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敖敦结合教学实践指出,职业规划教育面临师资力量不足、大班教学效果有限、行业经验缺乏等现实困难。她提议深化校企协同,创新采用微课堂、短视频等教学形式,通过企业资源深度参与课程开发,构建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的职业规划教育新模式。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贾卓生提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建议通过校企协同将行业案例融入教学,破解人才培养供需脱节难题。针对“缓就业”现象,他主张建立常态化实习基地,实现企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同时强调应将技术发展历程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构建“产教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次研讨会为校企协同培养特色化软件人才提供了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就破解人才培养难题达成多项共识。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路径,为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