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也凡

2014级软件学院在读研究生

启凡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CEO

2014年中航工业第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2014年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候选人,

2014年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特等奖,

2014年第八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2014年91金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24届“冯如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航小宝:先恭喜一下梁同学!北航新闻网上登出了11月6号你在全国挑战杯得奖的好消息,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研发“城市一点即通”这个挺洋气的软件?

梁也凡:这个项目我们做的时候是去年的事吧,当时因为想要参加冯如杯,觉得冯如杯很高大上,弄个一等奖可牛了。当时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主要是因为用电子地图感到不太方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你们拿地图到一个地方,导航半天,却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许多电子地图的指向还得根据它周围的标志建筑,比如说沙河这边的草原明珠。有时候GPS有误差,那使用起来就难受。刚开始就是这种简单的朴实的想法。听我说了想法大家觉得挺好,就一起开始做了。早中晚,咖啡加上图书馆,当时就一直在编写这个软件。冯如杯以后就把产品的第一版,定下来了,这个软件就是这样诞生的。

航小宝:“城市一点即通”这款软件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梁也凡:和一些传统的导航软件相比,“城市一点即通”特别之处在于其实景导航功能。通过陀螺仪判断手机朝向,精确定位,识别方向;然后利用手机摄像头,模拟人眼进行实景拍摄,从而使用户能够在一个立体真实的场景里,迅速准确的辨认出方向,顺利到达目的地。在系统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下,你几乎可以找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语音操作系统提供了更舒适的服务。你不用想这个过程了,它给你做好了,实景加语音,想迷路都难。

航小宝:研发这款神奇软件的灵感从何而来?

梁也凡:我本身就是路痴,出门经常分不清东西南北。还记得第一次来沙航,出地铁站,打开手机导航,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找到学校。还有一次,是2012年10月,去上海参加Windows8软件的全球首发会。到了上海去会场时,需要在五角场一带换乘,结果我被大转盘的五个方向彻底搞晕了,赶紧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打开某款地图软件,输入地址查询,结果更晕了。地图上就说让我到某某站往东多少米换乘,丝毫不提东西南北,更要命的是附近公交车站有好几个,人生地不熟的我彻底晕菜了。传统导航系统的二维界面往往使人难以分辨,加上更新速率太慢,经常走了很远,才发现走错了方向。所以我萌生了要做一款“路痴”导航的念头,恰巧“冯如杯”学术竞赛为此提供了契机。每天都在想着要怎样才能改进方案,一天晚上睡觉前我突然想到:能不能直接用摄像头当做模拟人眼,直接让手机代替人的方位。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一下子睡意全无,干脆立即爬起来尝试着做产品的原型。就像凯库勒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蛇咬着自己的尾巴从而想到苯环结构一样。

航小宝:你之前团队是4个人,是怎么分工的?后来发展到9个人,中间有什么困难吗?

梁也凡:最初4个人,3个开发,一个做EY,就是界面。团队里的其他人都比较宅,我就比较多的负责了外联方面的事物,但是他们的技术都很棒,大家很团结,在开发软件的初期一起熬夜,一起泡图书馆,相互之间都有很深的感情。困难太多了。首先就是大家一毕业后就劳燕分飞,各奔东西,团队的稳定性比较困难。还有就是,你靠什么来吸引大家。大家怎么愿意继续跟着你做这个东西。以前只用担心这个技术能不能做好,现在还要担心的事多了,包括团队融资后股份的分配,继续运营,入了市场之后的事情,还有推广之类的。总之,没有人能够轻易成功,凡是坚持做一件事情,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来阻挡你,但是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就像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航小宝:在冯如杯研究期间,你有想过求助于你的导师吗?

梁也凡:因为涉及的面太大了,所以你遇见一个细节的问题就不要第一时间想去求助别人,要想着靠自己去解决,去摸索。我导师是院党委副书记,他也很忙,我尽量不去打扰他。在方向性上,我的导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帮助,在人脉上也提供给了我一些帮助,他给了我一定的自我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很大的帮助!

航小宝:其实我想知道你从冯如杯到参加比赛,再从一个比赛到把它做成项目,这中间一个阶梯接一个阶梯。我觉得很多人愿意走第一步,是因为能加分这种很实质性的意义。从冯如杯到比赛这个大家也都敢做,但是我觉得敢把它当作事业来做的人不多。我想知道你把它当作第三个跳板的时候,什么支撑着你把它做下去?

梁也凡:主要是来自于两方面吧。一方面是认可。我们参加的比赛包括国内比较出名的、国际的,像谷歌的、百度的、联想的、人人的,基本上都是第一名。我们当时这个软件也上线了,在人人上很多同学转了,下载之后的用户反应也很好,然后觉得“哎~跟我一样路痴的人还挺多的”,就觉得还行就继续做下去。首先,你得觉得你做这个产品,这个项目它可以落地,有用户用。好多冯如杯竞赛走不下去了就是因为,它们的拿出去也没人用,只是单纯为了比赛而比赛,说白了就是市场应用前景很有限。另一方面是希望,我和我的团队在这个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它也给了我们回报,让我看到了自己努力付出的成果和走下去的希望,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坚信坚持就是胜利。与其说把它当做我人生的跳板,不如说是一次尝试,它像一块试金石,帮我确定了很多方向上的问题,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我的专业,了解社会。

航小宝:既然你做的如此成功,那为什么不放弃研究生专门投入到你的项目中直接就业去了呢?

梁也凡:做这个参赛和做项目让别人来用,产生它的社会价值这是两方面的事。失败了大不了就赔光嘛,这也没啥事儿,就当没参加过比赛嘛。什么叫做孤注一掷,什么叫进可攻,退可守。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哦。

航小宝:从这些比赛中你有哪些收获?

梁也凡:刚开始参加的时候觉得比赛好高大上。但是参加多了,我就发现这些经历带来的更重要的是一些资源,是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得到了一些资金上的支持。比较辛苦的一次,参加hickson是两天不吃饭的,一直编程。总结来说,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紧张,很新奇。还记得冯如杯拿到一等奖时激动的心情。好像从此头顶有了一个光环,走在校园里都会感到莫名的自豪。但是,随着你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它们不过都只是一些点缀,并非实质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这些比赛中学会了从容地表达和交流,认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并拥有了更执着的信念与追求。然后,你成长了。

航小宝:你现在有什么要对奋斗中的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吗?

梁也凡:想说的有两点,一是关于冯如杯。冯如杯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她会给你最初的鼓励、信仰和坚持。在这里,你会走出自己的第一步。无论好坏,无论优劣,她将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尽管在这扇门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正因为有了这扇门,这个方向,未来才变得可能。我鼓励大家既要参加冯如杯、挑战杯这种科技型的竞赛,又要关注各大公司,比如百度、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举行的比赛,我的实习机会就是因为获得了百度的比赛的一等奖而得到的,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走向社会的历练,又是一次次难得的自我提升的机会,还能够认识许多优秀的人才。二是关于大学生创业。我并不推荐本科生一毕业就自己出去创业,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失败的概率太大。你可以先试试水,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再下水。才不至于被突如其来的恶浪拍死在岸边。要创业,首先,寻找一个好的idea,也就是一个好的方向,它一般是一个很小的领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或使现有的流程更加便捷。然而这只是开始。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你要想办法做一个demo,验证它的可行性。要抓住一个核心的点,把它发展起来,再去完善相应的配套程序。这样不断的改进才算是一个产品大概成形。接下来你要将它投入到市场,让公众认可它的价值。总之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谈话间的梁也凡,没有固步自封的骄傲,也没有逼上绝路的窘迫。听他谈笑间轻描淡写出的一路历程,不经意间显露着一种大气与从容。除了梦想,他的心中似乎还有更大的世界。

本刊记者 | 周程杨 程喆 陈宝芳 杨海霞

图片来自 | 梁也凡

责任编辑 | 程喆

(文中受访者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来源微信公众号:航小宝

http://i.buaa.edu.cn/space.php?uid=8121&do=blog&id=65627

北航2014年“五四奖章”候选人-请同学们投票。

上一篇:我院本科生在ACM-ICPC亚洲区域赛(广州站)再创佳绩

下一篇:第十一届学术论坛软件学院分论坛第七场报告会——物联网与应用